Clouds of sulphur in the air, Bombs are falling everywhere, It's heartbreak warfare.
星期四, 11月 10, 2005
Black Rebel Motorcycle Club / Howl
發跡於L. A.,借用馬龍白蘭度在電影“飛車黨”( The Wild One ) 裡頭幫派稱號為團名的 Black Rebel Motorcycle Club,由 Peter Hayes、Robert Levon Been 與 Nick Jago 三人所組成。在前兩張專輯“B. R. M. C.”與“ Take Them On, On Your Own”中,滿載著師承 Jesus & Mary Chain,Velvet Underground 對於 White Noise 噪音 / 龐克美學復興的赤忱,並席捲了 2002 年的英美樂壇,讓所有傳媒自動獻上高分與年終最佳寶座來讚揚這支總以黑衣皮褲示人的隊伍。對台灣樂迷而言,除了香港 MCB 雜誌率先於 2001 年底將他們選入年終榜首的訊息讓 BRMC 早早引起大家的好奇外,2005 年海洋音樂季邀約來台的精采演出更以毫無保留的搖滾熱力風靡所有在場樂迷,並攻陷所有部落格討論區,成為台灣樂迷最為寵愛的新生代樂團之一!這份魔力一路延續至新專輯“Howl”於國外發行時所引起的高度興趣與好奇:那就是 BRMC 所謂的 Revival 會是怎麼一回事,如今在台灣正式發行下即將揭曉!
專輯中所有作品,帶領樂迷們一同跨上 Triumph 機車,踏上充滿美式風味的音樂溯源之旅!“Ain't No Easy Way”狂野不羈的旋律在 Slide Guitar 與 Harmonica 的放蕩對飆之下,濃郁的 Country & Blues 氣息,會讓人誤以為白線條 ( The White Stripes ) 其實躲在後面助陣搞怪!標題曲“Howl”在風琴/ 定音鼓奏引與粗糙吉他的聲線交纏下,呈現出 BRMC 鮮為人知,混雜眈溺與自憐的慘情風貌!讓人不小心與 Jesus & Mary Chain、East River Pipe 這些樂團產生聯想。“Restless Sinner”、“Complicated Situation”、“Still Suspicion Hold You Tight”以及“Devil's Waiting”等曲目,則是這回 BRMC 對於 Country / Folk,甚至是 Spiritual 的真誠探討。清脆的空心吉他、鈴鼓、悠揚的口琴吹奏,以及黑人靈歌吟唱的適度渠引,以音樂塑造公路電影的荒涼情境,讓人驚艷於 BRMC 對此類素材竟能處理得如此爐火純菁,聽罷數回仍然意猶未盡。
BRMC 變了;又或者,這才顯現出他們音樂的本質與根源!或許你會懷疑所閱讀過,所有傳媒對於他們第三張錄音室專輯“Howl”的溢美讚譽,那些關於 Folk、Country / Blues、Soul 等等傳統 Americana 風格怎會出現在形容他們的辭彙裡,甚至是這篇印在側標上的短文;但若你是那種原本對他們不熟息的朋友,則更可能在這裡認識他們的音樂原來如此紮實,並在聽回過往作品時恍悟於所謂“勇於褪變”或“反璞歸真”的意義!不論如何,這真是一張讓所有人都要豎起大拇指的精采作品!
d!zzy 2005. 11 .10
星期日, 10月 09, 2005
十種聽 Michael Jackson 不正經的方法
這篇文章原本要用在某個電台網站上;不過可能寫得不夠有趣吧!它一直沒有出現在那裡!不過自己也花了一些時間寫這篇文章,就這樣丟再檔案夾裡似乎很浪費;所以就放到網致上來給大家笑一笑囉!
編又按:
文章本身的煽情扭曲,對於不是MJ迷的人而言,恐怕只是不小心路過乾笑三聲的濫梗;但對於另一群人來說,卻成了充滿攻擊性的亂石與瞎茅。事情總有一體兩面,如閣下自認有高尚情操,理性眼光與是非判斷之能力,那這篇文章就是我小丑跳樑或自尋死路的證據。我想你我都反應過度,你我都受所謂媒體扭曲長時的操弄而神智不清。如果這篇文章這樣挑啟你我對立的神經,那麼我向你致歉,然不察仍然不察,世人的瞎與盲在看到這篇文章之後所作出的表態,無非讓我成了告解師,而電腦螢幕成了照妖鏡...嗯,那麼閣下到底聽不聽得懂,我到底在說什麼?
---- --- ---- ----- -- ---- ---- - --
這真是個會讓人想破頭的題目啊!說真的,聽 Michael Jackson 會是件愉快的事,也曾經代表著流行的事;但是怎樣跟?不正經?扯上關係呢?為了尋找不正經的靈感,於是我聽了一個早上的 Michael Jackson,好不容易擠出下面這一些,看起來沒有衝突感,似乎也不爆笑,但是真的不太正經的方法,來欣賞“King of Pop”早已為人所熟悉的音樂中不曾發現的趣味。
*計畫一趟自己覺得最危險的旅行,並且用 Michael Jackson 的“Dangerous”當做主題曲:說是危險的旅行,當然我也不敢煽動大家去殺人放火還是不要命地跑到禽流感疫區去找死;不過如果我說每天照三餐吃麥當勞,糊裡糊塗地跟著別人一起去簽賭職棒,或是跟陌生人一夜激情卻沒戴保險套,我想其危險程度跟把自家小朋友送去 Michael Jackson 家作客住個三天三夜,或是 Michael 恍神把親生兒子抱到窗外蕩人肉鞦韆,有同等程度的危險吧!如果各位真的打算這麼做,請別忘了把這首歌當成主題曲喔!
*邊看京劇﹝或者布袋戲,歌仔戲皆可﹞邊放“Black or White”:傳統戲曲裡的善惡忠奸總是分明,把這首“Black or White”拿來當片尾曲還真是個完美的註腳。而且啊,各位不覺得總是以濃妝覆面示人,總穿戴著鑲綴閃亮裝飾的華服增加“巨星架式”的 Michael,其實非常適合來演國劇和掌中戲 ( 成為掌中戲偶 ) 嗎?
*大清早帶著卡式錄音機到大安公園跟元極舞媽媽一起跳舞:請中華元極舞協會把跳元極舞的音樂換成 Michael Jackson 的“Beat It”或是“Bad”,配合著“元極初開”,“金蓮浴武”等招式,中西合璧效果加倍,我想各位元極舞媽媽們發起功來會更帶勁喔!而且千萬記得,播放器材一定要是卡帶+錄音機,才能維持台灣媽媽們早起做運動的正統氣氛!
*假裝現在 Michael Jackson 很紅,用聽“粥杰輪”的心情來聽他:各位親愛的朋友,我相信各位一定辦不到這一點,所以這絕對是這時種方法中最不正經的一個。要不然這樣好了,請“粥杰輪”去把他的皮膚漂白,或者請“潘每沉”做軍裝打扮來引領風潮?為甚麼有“潘每沉”?唉呀!不是大家都說“粥杰輪”其實是“潘每沉”假扮的嗎?
*在大馬路上倒退嚕著聽:“倒退嚕”是一首台語歌的名稱,不過在這裡不是要你忽然變成“拜請拜請三太子”,而是當月球漫步沒走好,遠遠看不就成了“倒退嚕”。加上這一年樂壇狂吹80風,連時尚流行都吃到了一點口水。建議所有想在大街上“倒退嚕”的朋友們,請穿戴好打折褲,Jean Paul Gautier 橫條衫,大聯盟 Baseball Cap,Converse 中統球鞋,外加 SONY Walkman 與雷朋墨鏡,這樣保證你在街上嚕起來萬眾矚目!
*為 Michael Jackson 辦一場公聽會,請來兒童婦女福利團體,社會學專家與樂評人作家等各方社會人士,一起探討 Michael Jackson 的音樂對於流行次文化的影響,尋找引發日後人格變態的蛛絲馬跡,以及這幾年來所有負面新聞所引起的社會效應。會後並輯結專書出版,隨書附贈 Michael Jackson 最新精選折價卷一張,並且可以參加抽獎,頭獎可以親自飛到美國去拜訪“Dreamland”,並且與 Michael 本人合影留念喔!?這會不會太假掰了點哪?
*邊聽 Manic Street Preachers 邊懷念 Michael Jackson:為甚麼是 Manic Street Preachers?我的答案是:為甚麼不是?好啦!我可以舉出他們不只三個共同點:第一、他們都曾經( 或一直都酷愛 ) 以軍裝打扮上台表演。第二、他們都是頭文字“M”的藝人。第三、他們都在音樂中使用過電吉他。第四、他們都是簽約於 SONY BMG 旗下的藝人,也都為這家公司賺了不少錢。好了,仍舊覺得我在唬濫嗎?那麼歡迎把 Manic Streets Preachers 代換成任合一組藝人,只要是符合上述幾個條件的都可以!
*到KTV裡點幾首 Michael Jackson 的歌,用蔡秋鳳唱“金包銀”的唱腔唱給朋友聽:相信這會是個史無前例的創舉吧!當苦情歌后碰上流行天王,還真不知會擦出怎樣的藝術火花哩!當然啦!你要用謝金燕或“閃三”的舞台招式套在 Michael Jackson 的音樂,相信?對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搞不好會在 Rolling Stone 雜誌上留名青史喔!( 相信會跟孔慶祥有得拼吧!)
*邊做惡夢邊聽所有的 Michael Jackson:這最後一點就是我最“活生生血淋淋”的親身經驗,也就是跟開場那段文字互相呼應。當我為了這個題目絞盡腦汁,音響被麥可佔據了好幾天,腦海理不停地迴響著他的吼叫,你說,怎麼可能晚上作夢不會聽到他的音樂呢?而且當所有的歌都像被 DJ 的雙手強暴過一般混成一氣雜亂地出現時,加上夢中 Michael 乎黑乎白的臉孔,一下子跳殭屍舞一下子太空漫步,說真的,這不是惡夢又是甚麼?
*當上面九項還讓你覺得不夠誇張,也沒關係啦!我會建議你,正巧台灣的民俗月?也就是鬼月啦,剛好到了。還記得 Michael Jackson 的名曲“Thriller”那個場面浩大的“猛鬼出墳”MV嗎?各位不妨在子夜時分帶著這首歌到各大醫院太平間或荒郊野外的“夜總會”與好兄弟們分享,或許他們為了答謝你,還真的會爬出來跟你同樂喔!
200510 隨手拍
終於搬完家了!
某日午後跟室友們走到國父紀念館去吃冰淇淋,再馬路邊隨手拍了這禎照片.陽光燦爛,可惜室友的裙子沒有隨風擺動製造效果,不過自己還是很愛這禎照片啦!
其他的新照片請經由旁邊的相片摘選框進入觀看!
星期六, 10月 08, 2005
Annie:《DJ-Kicks》
這大概是我所聽過到目前為止最俏皮有趣的一輯《DJ-Kicks》了!整個《DJ-Kicks》系列中,自己最喜歡的是 Daddy G,第二順位是 Erlend Oye。如今可以確定這第三名就是 Annie!雖說剛看到這一輯推出時,對於 Annie 這位帶點偶像成分的年輕女孩能有多大的編選能力感到懷疑;但是在聽完之後,卻不得不懾服於她所輯選的曲目能在除了裝可愛與搞獨特之外,找到一份串聯起來便帶給聽者極大樂趣的獨特風格。
專輯中所選擇的曲目大多偏向 Electro / Synth-Pop 與 Disco-Punk 範疇,諸如大家所熟知的 Le Tigre、Zongamin、Death From Above 1979,並且“肥水不落外人田”地收錄了兩首 Annie 自己的歌曲。除此之外,來自 Toy 的開場曲“Rabbit Pushing Mover”以及 70 年代紐約電子龐克先鋒 Suicide 主唱 Alan Vega 帶有 Boogie 風格的“Jukebox Babe”都讓人感到眼睛一亮。還有 Annie 自己的“Wedding”,怎麼聽都好像是 The Rapture 或是 LCD Soundsystem 跨刀助陣的混音版;不過自己在這張 Advanced CD 上並沒有看到更多的資料,希望在正式販售的版本上能得到解答囉!
整張選輯的串接手法完全情境化,幾乎沒有用上對拍混音的技巧,嚴格說起來並不適合拿來揮汗狂舞;不過用來營造家庭派對的隨性氣氛卻是十分得宜。相信喜愛《DJ-Kicks》系列的人應該也都會很喜愛這張很符合 DJ-Kicks 精神的選輯吧!
星期三, 9月 28, 2005
拜物教月會之 Natura Black 我來啦!
拜物教月會
今天跟拜物教教友 Chiels 先生約在咖啡廳玩相機。C 先生最近想買傳統相機,原本想要染指昂貴的紅標,卻再 M5 重得像在舉啞鈴,不符合他隨身攜帶及出國方便攜帶的條件,縱有 28mm 的廣角定焦,卻也只能忍痛割捨。最後在我一夜的慫恿之下,把目標 180 度大轉變成尋找一台擁有定焦廣角與大光圈的高級傻瓜身上。哈哈!在這個範圍隻下有許多攝影愛好者口中的銘機,像是 Contax T3,Ricoh Gr1,以及 Minolta TC-1;不過這些相機在數位傻瓜潮流的衝擊之下,都已陸續退出市場,想要找一台全新的可說是難上加難。於是我們便前進 Ebay 與 Yahoo Auction,希望能找到品項不錯且價格合理的二手機。
結果在這兩天,在網路上無意間搜尋到這台由富士於今年二月推出,以 1.9F 大光圈與 24mm 定焦廣角,並且可以配合 1600 超高感度的傳統自動相機 Natura Black F1.9。這項規格完全符合自己跟 C 先生的需求 ( 他一直想要有廣角鏡頭好拍風景 ),尤其那黑色素淨的機身更是讓我難以抗拒。恰巧今天 C 先生說他標到了 Minox GT,約了我一起來玩,便很興奮地準備要告訴他這個消息!
結果到了咖啡廳,C 先生早已坐在那兒,手中把玩著一部黑黑的玩意,再定神一看 ~ 媽呀!那不就是 Natura Black 嗎?這傢伙居然已經買了,頓時我失控的亂叫了起來. . .
“~~~啊!Na~Na~~Natura!我~我~~我也要 Natura~~~ !!”
真是太沒禮貌了!竟然捷足先登!C 先生,真有你的!不管了,下個月馬上編排預算來給他敗一台!真是太不可置信了!馬上跟 C 先生借過來握在手中,想像這台網友暱稱為“月光機”,對於夜景特別行的相機,能帶給我怎樣的影像衝擊,便不自主的呼吸急促起來!我的 Natura,我來啦!!
( 圖片:由左至右三台相機,分別是我的 Rollei B35,C 先生的 Fuji Natura Black F1.9,C 先生的 Minox GT-X 加上我的 Leica 閃燈 )
星期五, 9月 23, 2005
Anita Baker / My Everything ( 2004. Blue Note )
Anita Baker 的 “My Everything”之於我,是藉由愛情走向人生美滿境界的想像。你可以把她的“Giving You The Best That I Got”當成是這段熱戀的開端,感受她對於摯愛熱情擁抱,毫無保留奉獻的勇氣。然後在十多年過去,當愛人成了丈夫,小孩成為生活重心之後,“My Everything”便是這人生旅途第一次收成,並且再次深耕的一份見證。
想想人生能到達這個境界,其實是很艱難的。要勇氣,要熱情,還需要時間跟耐性。或許她的音樂給我的啟示是:面對愛情,我們最需要的,不就是對於伴侶,還有對於自己堅定的信心嗎?在這九首風格橫跨 Jazz、Soul、R&B 領域的美麗歌曲裡,我們跟隨不急不徐的節拍,以及 Anita 由沉穩而漸漸站放開來的聲?,在放鬆的情緒中感受這份人生敘述的美好價值。
這張專輯同時也是美國爵士老店 Blue Note Records 邁開革新步伐的一步棋,加上民謠性格的 Van Morrison,當了牧師的 Al Green,以及 Jazza Nova,Nicola Conte 這些歐陸新爵士藝人的多路並進,漸漸為這個老字號改造出讓人眼睛一亮的新風貌。
推薦專輯中 Anita 與Kenneth Edmonds ~ 也就是 Baby Face 對唱的“Like You Used To Do”。兩人收斂中飽含感情的 R&B 唱功,讓這首洋溢 90 年代成人抒情色彩的歌曲牽動樂迷的耳朵,值得回味再三。Quiet Storm / Urban 風格的 “Close Your Eyes” 帶點飄邈的編曲,緩速的節拍進行中漸漸填滿 Anita Baker繾綣繚繞的美聲演繹,舒適慵懶得讓人想要把這首歌帶到某個有著美麗日落的海灘享用。“In My Heart”與“I Can't Sleep”在 Smooth Jazz 底蘊中加入了 Anita Baker 讓人驚艷的 Scat,也恍然大悟於 Vocal Jazz 與 Soul / R&B 的聲氣相通。完全是 Anita 個人心情寫照的“Men In My Life”,寫盡了她的丈夫與兒子對她這一生的影響,以及為人妻,進而為人母的心路歷程。溫暖的歌詞撫慰每個聽她的音樂,渴望幸福的人心;也為這張專輯畫下一個美麗的句點。
推薦給所有真心相愛的戀人們,這是一張讓人重新燃起熱情,擁抱希望的精采作品,跨越時代風潮的侷促,造就了“My Everything”在當代黑人音樂中可以預期的雋永長青。d!zzy 五顆星推薦!
星期三, 9月 14, 2005
五月天的初秋
有些時候,用自己的語言唱出感情世界的直接了當,會是件很爽快的事。那些毫不掩飾的小小情愛,兩人世界的花前月下與漫天風暴,都在歌詞的暗喻、低訴、或是開懷宣示中一覽無遺。於是心有戚戚焉地唱在心底,成為某段記憶的辨認標籤。終於有一天,我們帶著這些日積月累的能量,找了身邊好友,開拔到深夜裡的 KTV。在非假日特價時段的鼓勵下,像是沒有明天一般地,把這些滿滿的感受毫無保留地宣洩出來,就算唱得痛哭流涕都在所不惜。
這是五月天之於我的餘興節目。但事實上我會聽他們的時候,可能都在只有自己一個人,頭暈目眩地搭上公車,望著窗外飛馳過玻璃帷幕大樓所返照出的藍天白雲,然後被阿信的歌聲深深感動的片刻。或許那時會投射自己的戀愛經歷,引誘心裡平常難以表達的情緒,用以向自己證明,生命充滿知覺與感受。
或許三十歲男生的愛情攤開來看會有點噁心;但不可否認有很多現在三十歲的男生,還在身邊放著五月天,偷偷懷念著他們由青澀跨入老成的當年。只是他們都不願意承認罷了。不管是“擁抱”裡直男酷男皆適用的渴求心情,“溫柔”裡老是讓自己想太多的憂患意識,還是“知足”裡努力學習豁達的情緒,都是這些看起來是寫給二十歲年輕人,其實被三十歲青年偷偷佔有之後的狀態轉化 ~ 哈哈,或許我們心中永遠把愛情放在十年前那個懵懂的位置,還對那樣的純情有所期待吧!
還是買了五月天的精選。從第一張專輯之後便不曾再仔細的聽過他們,而這張精選正好符合我此刻想要偷偷跟著他們一起唱的心情。我相信,這裡也有人與我做著同樣的事;只是不願意張揚罷了。
星期五, 9月 09, 2005
如果可以做回自己
Lloyd Cole / Music in a Foreign Language ( 2003. Sanctuary )
這其實不是一張很新的專輯了,不過自己直到最近才有機會透過國外的盤商拿到,說自己是期待已久一點也不為過。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不知道 Lloyd Cole 是誰;不過經過 80 年代英倫新音樂風潮洗禮的五六年級生們,應該都還依稀記得“Lloyd Cole & the Commotions”這個曾與 “The Smtihs”分庭抗禮的樂團。而 Lloyd Cole 正是這個樂隊的靈魂人物。
90 年代初期,Lloyd Cole 離開了 The Commotions,開始了他自己的歌唱生涯。從他早期的幾張專輯“ Lloyd Cole”、“Don't Get Weird on Me Babe”、“Bad Vibes”看來,他其實無法忘懷於 The Commotions 時期所建立起的 Rock Icon 形象,在漸漸消逝的偶像光環中掙扎,直到 1995 年的“Love Story”之後與英國的寶麗金解約為止。另一方面,他又意圖跳脫出原本 The Commotions 時其所塑造出的 Band Sound 形制,企圖走上 Singer Song-Writer 的道路 ~ 並且是經由儉約的民謠手法來達成。而後者正是他在 2001 年所推出的 B-Side / Demo 雜錦輯“Etc.”裡終於找到的目標。在此之後,2003 年,他所交出的這張錄音室專輯 “Music in a Foreign Language”,可以視為 Lloyd Cole 終於在唱作人身分之下完全展現出他特質最成功的作品。
初聽這張專輯,可能會覺得有些平淡無味,尤其是拿來與 The Commotions 時期的作品相比,簡直是安靜得不像話;但是多聽個幾遍,當你慢慢走入他藉由空心吉他、簡單的鍵盤與節奏,以及低迴歌聲所鋪陳出宛若秋日午後偶有雲朵飄過晴空的微涼氣氛之後,你會發現在此之前的幾張專輯中,那慌亂地摸索樂風的 Lloyd Cole 是多麼的讓人不忍心!原來走了這麼一大圈,他終於跳脫出偶像的制約,找到了他不用再為大公司的合約而勉強唱著情歌的好理由 ( 聽聽那首“No More Love Song”,你會了解我在說甚麼! )。專輯中他與 The Commotions 的吉他手 Niel Clark 與 The Negatives 的 Dave Derby 一起搭檔完成全數的吉他彈奏。那些層疊的民謠吉他聲線,為這張專輯塑造出愜意、清爽,低調中帶者感傷,並且充滿空間感的聆聽特質。
除了音樂之外,Lloyd Cole 所填寫的歌詞是另一個引人入勝的重點。聽聽那首 d!zzy 推薦的“No More Love Songs”吧!除了滿溢著淡淡憂傷,猶如 Mojave 3 跨刀演出的旋律與配器之外,歌詞裡帶點無奈與坦然的情緒,不論是跳出來看出他暗示自己從主流商業機制中解脫的豁然或是聽者自己深陷於愛情的虛幻所引發的情緒共鳴,都會是一首讓人重複播放到欲罷不能的佳作!還有標題曲“Music in a Foreign Language”,藉由聽不懂異邦歌詞的狀態,比喻戀愛中的兩人世界或許已超脫出言語的溝通,但又困惑於無法溝通的情緒。微妙且充滿詩意的書寫讓人回味再三!
雖然聽到這張專輯的時間已經有點晚了,但是更能感覺到一張好的作品可以跳脫出時間的制約與流行定義的束縛,讓這張“Music in a Foreign Language”成為自己的 All Time Favorite!d!zzy 忍不住要在這裡推薦這張在台灣難以購得的優秀作品!( PS. 當戀愛過於美好,美好到讓人害怕的時候,這張專輯或許會是喝了三杯 Whisky on Rock 之後,情緒得到解脫的出口啊 . . .。)
星期日, 9月 04, 2005
那些曾經存在的
整理照片時,找處了這些讓人懷念的影像。誠音台大店、史賓、墳場、夜班。我其實想找到更多,那些會讓我忍不住掉進回憶的場景,一幕幕地時光倒流。但是又害怕自己整夜的無法自拔,變成某種感傷的情緒盤據到天明!
之後再陸續整理一些傳上來,現在就先這四張吧!不用看得太詳細,任所有回憶飄蕩在朦朧而美好的氣氛裡,就很滿足了!也送給所有曾一起在這些地方參與生活,製造交換喜怒哀樂的朋友們,Cheers!
星期五, 9月 02, 2005
星期四, 9月 01, 2005
PodCasting Thru the Night
星期三, 8月 31, 2005
Happy End :風街浪漫
因為 Happy End 這個樂團,讓我清楚察覺自己對於無法找到有效資訊來了解這個樂團,並且再轉化成自己的文字貼到部落格裡的焦慮。換句話說,我無法在此刻好好地,用單純享受的心情,愉快地聽完這張專輯!
不過至少是這樣啦!因為從朋友手邊看到一張 " Tribute to Happy End ",再到 " Lost In Translation " 原聲帶裡那首讓人難忘的 " 聚集風 ",引起了自己對於這個樂團的興趣。不過在台灣實在是很難找到這個樂團的作品,於是苦苦等待著有朋友到日本旅遊時委托他們幫我帶 Happy End 的專輯回來。
好了,現在我終於將他們的前兩張專輯灌到我的 iPod 裡頭,悠閒地坐在 Mo!Relax 裡頭,就著窗外忽大忽小的雨聲與帶點悶熱的梅雨季節潮濕空氣,享受著時光回溯到 1970 年代的奇妙氛圍。在這裡要先感謝好友 dizzy ( 沒錯,就是 Mo!Relax 的老板 ),在這趟日本之行不辭辛勞地幫我買到了兩張由日本 Avex Trax 在 2005 年重新發行的 Happy End 專輯,分別是第一張同名專輯,以及堪稱為該團代表作的第二張專輯 " 風街的浪漫 "。而且還有依點讓我感到十分高興的事,Avex Japan 2005 年重新發行的 " LP 式樣復刻板 ",已經取消了早先版本上的 CCCD 機制,讓我可以毫不費心地從 PC 灌進 iPod 裡。
在網路上找到官方日文資料的 Biography,自己用 eXcite 試著翻譯來看,哈哈哈!果真"電腦日語"的翻譯與文法會讓人頭昏腦脹。不過注意到了,這個樂團裡有個叫細野晴臣的 Bass 手,日後與阪本龍一,高橋幸宏等三人,組成了日本 Techno-Pop 教父級樂團 YMO ( Yellow Magic Orchestra )。嗯,與 Happy End 相比,真是截然不同的一番光景。
The Juan Maclean:Less Than Human
昔日 Six Finger Satellite 的吉他 / 鍵盤手,搖身一便而為今日 Disco-Punk 大廠 DFA 旗下的當紅製作人 ,John Maclean aka Juan Maclean 讓所有對於這個潮流開始感到疑惑的樂迷們,有了一個感到驚喜的新目標。這張專輯濃厚的演奏性格,聽來不似其他愛用取樣拼貼的樂團,讓人能想像著在紐約某處 Club 的舞台上,由樂手操縱各種古老節奏機,電子效果器與鍵盤,還有搖著鈴鼓唱和的歌者們一起呈現的 Live 演出~ 我想他們的現場演出應該不會是只有 John Maclean 自己一個人在舞台上玩著 Powerbook 這種冷清的畫面吧?
超喜愛那些 Disco- House 的節奏上堆疊了各種 80 年代 Electro 聲響的質感,像是那些 "~啪啪啪!" 的電子鼓掌效果,充滿 Synth 意味的 Keyboard 彈奏,還有底層上綿延鋪陳的環境音樂背景,並且拿捏於俗艷與秀麗之間的謹慎編排,都讓這張聲響上趨於復古的專輯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超時空魅力!不可不提的是,The DFA ( James Murphy 和 Tim Goldsworthy ) 在製作上的協力 ( 大量介入?) 也是這張專輯與 DFA Records 前兩張出品 The Rapture 與 LCD Soundsystem 有著互相承接以突顯廠牌特色的重要推手,此兩人的眼光與才情實在是讓人佩服!
蔡健雅:雙棲動物
在這張專輯的陪伴下,我開始,然後又親手結束了兩段感情。而今天,我將準備迎向另一段新的開始。我不去想這即將到來的新感情會是好或壞,或許那都不重要。當一個人自認他的閱歷豐富之後,遇到再怎麼糟的狀況,都可以忍者眼淚,轉過身走出去。我知道我絕對沒有嘴裡說的那麼堅強,但是當自己心中其實還存在著小小的期待,那麼愛情的甜蜜與折磨便不曾離我遠去。
而且很慶幸的,我還有蔡健雅,讓我每次遇見新感情感到欣喜時,可以在一旁冷靜地告訴我 " 下一次愛情來的時候,你應該學著慢慢去愛。有些承諾需要說出來,在適當的時候就走開 "。 我可以在受傷之後,暗示自己患上失憶症,就算是欺騙也要讓自己忘記我曾經愛過的點滴。最後,我可以確定那些愛過的人都是我的假想敵,只因為舔舐傷口太過疼痛,愛情的回憶又足以成為盲目的憧憬,循環不息...
所以誰敢說只要面對感情就要失去理智?只是這些人也不會了解,在理智堅持到最後一秒的時候,自己的心早已破碎淌流得難以辨認;但又實在隱藏地太過無情,恍若雲淡風輕,終究逃過了週遭的同情與竊語。於是我要感謝蔡健雅,讓每次分手,每次戀愛,我都能告訴自己:我是清醒的。
羅紘武:堅固柔情
能再度與這張專輯的CD 版重逢,是件很幸福的事。話說自己古早以前購買的卡帶自從老家無數次搬遷弄丟 ( 我看是被我的家人當作垃圾丟掉的吧?) 之後,便朝思暮想能買到這張專輯的 CD 版。只是每次在拍賣網站上看到的,都開出一些不可思議的天價,讓人卻步。於是乎羅紘武那清亮的歌聲,還有那些近乎經典的歌曲,只能不時在自己腦還裡迴響著。
結果有這麼一天,咱們神通廣大的武璋店長又心血來潮,打電話去某通路商的倉庫,挖了拾幾張 " 堅固柔情 " 來店裡賣,喜出望外的我當然二話不說搶下一張,並且迫不及待地給他公播。當 " 小孩 " 的歌聲再次從揚聲器中完好無缺地傳出來的時候,我的心也跟著沸騰到了極點!久違了,我二拾歲時代的國語至愛,跨越時空向多年不見的我打聲招呼,這大概是我今年夏天最快樂的一件事了!
不過,如果能讓我買到高中時代最愛的黃韻玲 " 藍色啤酒海 " 的 CD,那才真的要感動到 " 哇~~ " 一聲地給他哭出來哩!那麼我不禁要問:市面上可真的曾有過這張 CD 存在嗎?還是有哪位善心人士願意提供一下他的數位音源檔讓我解解悶的,小弟在這裡先給你鞠躬答謝喔!
星期四, 8月 25, 2005
Hard-Fi / Stars Of CCTV
在店裡買到了 Hard-Fi " Stars Of CCTV " 有側標的代理版。這幾天不管騎車還是呆在家裡,iPod 都在 Repeat 著這張專輯。尤其是騎車的時候,很愛從他們那首用 Dub / Reggae 節拍舖底,在副歌部分爆發吉他刷扣的 " Better Do Better " 當作開場曲來 Random ( 第二首很奇怪地都會跑到 " Hard To Beat " 去,我的小白還真是善體人意啊 !)。說起來是帶點 90 年代 Grounge 樂的遺?,流暢的編曲有點公式化;但也充滿讓人毫無疑慮投入情緒發洩的暢快搶耳!還有在 " Tied Up Too Tight "," Cash Machine " 裡面見到了 The Clash 的 Punk / Ska 以及 Blur 或 Pulp 那種 Brip-Pop 所輾過的痕跡 ( 也不要錯過了 " Hard To Beat " 那種興高采烈的 Disco Funk / Ska Punk 大融合 );不過 Hard-Fi 毫不生澀的演繹給人 " 這些原本就屬於他們 " 的感覺。當然啦!你同樣可以從其他曲目中聽見 The Small Face,Madness,New Order 這些樂團所留下的影子;但也都不妨礙我們興高采烈地欣賞這張專輯那種興奮感。仔細想想,這幾拾年來所有的英國閱團不也都在這條路?上一脈傳承的嗎?
在替 M. I. A. 寫台版側標的時候,發現 Stars Of CCTV 也入圍了今年英國水星獎年度最佳專輯的候選;不過在強敵環伺的情形下 ( 一同入圍的還有 Coldplay,M. I. A.,Bloc Party,Anthony and the Johnsons,Maximo Park,The Magic Numbers ... 等 ),是否有機會勝出呢?那就端看評審團的慧眼了!
→2005 Mercury Prize Shortlist
→" 閉路電視之星 " Review By BFSH
星期三, 7月 27, 2005
IVY/ In The Clear
IVY 的新專輯 " In The Clear " 果然是一張很適合在快要中暑的炎熱下午,躲進咖啡廳邊喝冰拿鐵邊欣賞的消暑聖品。自己對於這類以女主唱為前鋒,再鋪上流暢 Guitar Pop 為背景的音樂總是情有獨鍾,從古早的 EBTG,中生代的 Saint Etienne,再搖滾一點的 Belly 與 Lush,更粗暴恍神的 Breeders,都曾經毫不猶豫的照單全收。
不過關於 IVY 這個紐約樂團,自己倒是從這張 " In The Clear " 才開始真正喜愛。前幾張專輯包括 1995 年的 " Realistic ",1998 年的 " Apartment Life ",2001 年的 " Long Distance ",還有 2002 年以翻唱為主題的 " Guestroom " 等,其實都未引起我注意。我相信那並非他們音樂上的問題,純粹因為在台灣從未能即時買到他們的作品;以及日後雖然 " Apartment Life " 與 "Guestroom " 有廠商做台壓發行,卻仍未引起我聆聽他們的興趣。我想這真是很奇怪的狀況,會買這張新專輯,一部分是因為我很喜愛這款封面設計 ( 總覺得 " Apartment Life " 與 "Guestroom " 的台壓發行不論包裝跟側標企劃都不對我胃口 ),再者 " In The Clear " 透過某主流公司 ( 那個因 Copy Control 而讓我常常譙三字經的某大廠 ) 作全球發行,讓我在矛盾的品牌情結作祟下而買下了這張專輯 . . . 我想我該要藉此告訴所有愛聽音樂的朋友,千萬不要因為這種迷思與直覺好惡而錯過了聆聽好音樂的任何機會!
到音樂的正題。來自巴黎的女主唱 Dominicque Durand 兼容輕柔與低沉的歌聲是 IVY 最吸引我的部份。加上音樂的部份以復古的 Guitar Pop 加上電子節奏 / 音色的點綴,流暢的器樂與精巧的編曲,展現出既飽滿又輕快的力量。開場曲 " Nothing But The Sky " 中慢板的節拍,女主唱輕聲的吟唱,還有吉他 / 電子聲線的漸次層疊,以帶點迷幻的手法呼應封面照片 ~ 由飛機座艙往外看,藍天白雲的遼闊與漂浮感將聽者包圍起來, 很容易讓人對專輯產生好感。 " Thinking About You " 與 " Tess Don't Tell " 裡流暢的吉他主線與輕快的節奏,還有主唱與團員的唱和,竟讓我直覺聯想到 New Order 新專輯裡的" Jet Stream " 與 " Turn ",這可能也是他們對這波 80's Revival 的實質回應吧?" Keep Moving " 則真的來了點 Saint Etienne 在 " Tiger Bay " 時期的電子泡泡糖氣息,不過吉他獨奏的部分還是很 New Order。接下來聽到了 " Corners of Your Mind ",我的聯想對象變成了 Lush ~ 對了,要不要直接去聽聽由 Emma Anderson ( Lush 的主音/ 吉他手 ) 與 Lisa O` Neill 所組成的 Sing-Sing 呢?據說她們的新專輯 " Sing-Sing and I " 也在向這波 80's Revival 致敬呢!
總而言之,這是一張致力於流行取向,聽來神清氣爽的優作。這樣的 IVY 理應輕易地變成主流廠牌猛推的 Pop Icon ( 請注意三位團員俊俏有形的外貌 );不過從這個團體的慢工細活,又始終維持 New Yorker 那種 Indie 酷派的態度,相信對於喜愛 Indie-Pop 又不願與別人聽相同東西的人而言," In The Clear " 有條件成為各位看倌 iPod 裡頭祕而不宣的美麗後花園 ~ 不過要灌到 iPod 裡頭,請先看看自己的電腦是否能克服那討人厭的 " Copy Control " 再說吧!
d!zzy 2005 07 22
→相關鏈結:
[ IVY/In The Clear ] review by Sylvain
[ Sing-Sing/Sing-Sing and I ] review by Sylvain
[ Saint Etienne/ Tiger Bay ] review by 膝關節
[ New Order/ Waiting for the Siren's Call ] review by d!zzy
星期三, 7月 20, 2005
當我在這樣的夜裡 , 感到疲倦 . . .
好久沒有發報紙了 . 常常就在上班的時候 , 提醒著自己下了班要趕快發報紙 . 但是 , 也許是疲乏 , 又或者是害怕吧 ! 當我把所有的材料都聚集起來 , 準備要編輯整理的時候 , 往往也是自己想要停下來 , 想要關上電腦 , 想要上床睡覺的時刻 . 自己常常覺得 , 對所有等著收新報紙的網友們感到很虧欠 , 長覺得如果不是自己心裡真正的感動 , 就不該浪費網路資源 , 還有大家的時間 , 去寫一堆沒有屁用的文章 . 也許是責任感使然吧 ! ~ 我知道 , 用這三個字來形容自己的行為根本就是超級可笑的事情 . 但是相信我 , 我真的是一直這麼想的 .
前一陣子 Yeves 常常對我說 : 最近自己聽音樂已經沒有太多的感動了 . 不知是耳朵長繭了 , 還是新東西的水準變差了 , 又或是聽多了卻麻木了 ? 起初自己是不以為意的 . 但是這一陣子 , 尤其是當自己到了音樂館去工作之後 , 這樣的感覺卻也漸漸的在自己身體裡冒了出來 . 常常在上完一天忙碌的班之後 , 回到家裡 , 最想要的不是去聽一些心愛的音樂 ; 相反的卻希望耳根越清靜越好 . 這也是以前的自己所無法想像的 . 自己常常在想 , 當自己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 , 可以一捲 The Cure 的卡帶聽上一整年也不會覺得膩 ; 而現在一個月買上十幾片的新 cd , 卻往往一張聽不到兩次就束之高閣了 . 我想 , 也許是這樣的資源越來越容易取得 , 新的東西不停的冒出來 , 自己除了忙著接收 , 就已無暇再去反芻 , 更遑論要從中得到更細膩的感動了 .
自己現在正聽著 Pet Shop Boys 的 Discography . 這是一張 PSB 的單曲集 , 紀錄著 1986 到 1991 年全盛時期的每個經典時刻 , 像是 " West End Girl " , " Its A Sin " , " Domino Dancing " , " Always On My Mind " . . . 這些歌曲 , 每一個音符 , 每一段起承轉合 , 都已經是自己再熟習不過的了 . 就好像已經是自己身體裡 , 生理上最無意識最自然的反應一般 . 我想 , 毋寧我是個偏執而念舊的傢伙 , 就算更新更好的東西從不曾停止地出現 , 我仍舊 " 過盡千帆皆不是 " , 獨鍾情有的死抱著我不願與人解釋的 , 不想讓人分享的多愁善感 , 從不停止地沾沾而自喜著 . . .
當我在這樣的夜裡 , 感到疲倦的這個瞬間 , 我發現我只有兩個選擇 : 要不繼續聽 Pet Shop Boys 來振奮精神 , 證明自己不是個死人 ; 要不就是關上電腦 , 倒回床上 , 等著明天鬧鐘準時的把我叫醒 . psb 有一首很好聽的歌 , 叫做 " Being Boring " , 歌詞以跳敘的手法 , 去陳述出當一個人年歲漸長 , 再回憶起不羈的過往歲月時 , 所得到的也許不是眷戀或悵惘 , 反而是完全的釋懷或不禁的一陣莞爾吧 ! ~ Coz Were Never Being Boring , We Have To Much Time To Find For Ourselves . 其實 , 生活不也就是這樣 ? 繞了幾圈 , 想一想 , 也沒有什麼好在意的嘛 ! 我把這首歌詞翻成中文 , 送給大家 . 也許這並不是你的寫照 ; 又或者自己翻得並不達意 . 但是 , 也許這樣的東西 , 字裡行間 , 可以讓你找到某些失落了的感覺也說不定 ?!
→[BEING BORING / 永不厭倦] by Pet Shop Boys,由d!zzy 中譯改寫
→進入 Yeves 的個人新聞台 [靜止的哀愁]
MORE THAN THIS : ROXY MUSIC
脫出自 70 年代藝術 / 前衛搖滾方興未艾的年代 , 來自英國的 Roxy Music 融合了時尚流行, 華麗視覺 , 老式電影質感等魅力 , 也藉此妖異裝扮 , 華美服飾 , 讓他們豎立起標示著時代感的鮮明記號 , 堪稱 " 視覺系 " 始祖之一 . 這樣的團體 , 玩奏著實驗幾近把玩 , 前衛搖滾摻雜了雅緻流行聲調的藝術搖滾 , 也成為影響日後諸多搖滾支脈創作啟蒙的範例 .
Roxy Music 主要團員有四個 , 包含了最早離團 , 後來成為環境音樂教父的結他兼鍵盤手 Brain Eno , 以及主唱兼鍵盤手 Brayn Ferry , 吉他手 Phil Manzanera 以及 Saxophone 手 Andy Mackay . 在 70 年代伊始 , Roxy Music 成軍之初 , 該團的創作中樞 , 由 Bryan Ferry 與 Brain Eno 共同支撐 , 並且勢均力敵的加入諸多個人的創作方式與創意 , 也因此慢慢的該團的整體風格也明顯的分裂出兩種不同走向 : Ferry 的基調師承自美式的靈魂音樂與英式流行歌曲諸如披頭一類 ; 而 Eno 則偏向於採擷自紐約著名地下樂團 Velvet Underground 的解構美學為自身靈感 . 當然 , 這種陣容的 Roxy Music 也許只維持了出兩張專輯的壽命 , 但卻也因為雙重性格的交融或對抗所產生的新風貌 , 讓他們得以橫跨 70 初期的 Avant Rock , 一直到 70 晚期的 Art Rock 風潮 , 甚或是後來的 New Wave .
在 Brain Eno 離團之後 , Roxy Music 有幾張專輯朝向大量融合了 Disco , Soul 的黑人元素的優美路線 . 於是後來他們也漸漸明確的發展出一種獨有的創作演出模式 , 就是誘人的流行靈魂曲調搭上 Ferry 輕柔吟唱的性感嗓音 . 但是他們後來也無可倖免地遇到了主唱過分突出而脫隊尋求個人發展的狀況 . 於是在 1982 年 , 當他們推出了該團的經典之作 " Avalon " 之後 , 便倏地解散 , Bryan Ferry 同時大步邁向性感偶像的行列 ( 你不覺得 , 這跟後來的新浪漫名團 The Smiths 解散的過程有幾分類似嗎 ? ) .
----------------------------------------
Roxy Music / Avalon ( 1982 . EG Records . )
Roxy Music 解散前最後一張作品 . 浪漫派 Chamber Pop 遇上窕然的 Ska , 還有淡淡民族氣味 . 這張最後專輯無疑也是該團在技巧成熟度 , 穩定度 , 情感詮釋或者製作功力都到達最高的明顯標記 . 無數後進如 The Smiths , Suede , Riato . . . 等 , 皆深受啟發 . 幾首單曲如 " More Than This " , " Take a Chance With Me " 等等 , 分別在美英兩地的單曲榜爬上耀眼的位置 ( UK#1 , US#27 ) . 緊接者專輯的成功與打開美國市場 , Roxy Music 再接再厲的舉辦了巡迴演唱 ,並發行了現場EP " Muzique/ The High Road " . 這也是這個團體每個人最後一次相互合作的演出 , 該團體也在活動告終時解散 . Bryan Ferry 也在同時展開個人的歌唱生涯 .
----------------------------------------
Roxy Music / The Best Of ( 2001 . Virgin )
這張於2001年發行的 " 2001喜相逢精選集 " 的出現 , 執行了預告該團將再次回歸並展開巡迴以及取代許多不再出版的舊選集等兩種任務 . 並且這也是一張相當精采的舊作精華選集 . 從 1982倒數回1972 , 許多讓 Roxy Music 漸次爬上頂峰的代表作 , 都一網打盡 . 亟欲初探者的最佳入門 , 也是忠實樂友的必備收藏 !!
dizzy 2002 04 28
老靈魂的自我表述 ~
自己也好久一段時間沒有這麼勇猛的用掉整個晚上的時間 , 一股作氣的寫好一個不只一張 CD 的主題了 . 在編排接近尾聲的同時 , 窗外的天光也漸漸翻白 . 雖然身體已經十分疲累 , 我卻清楚知道自己還是克服了這一陣子對於書寫的恐懼 , 稍稍找回最初 " dizzypost " 時期思緒如湧泉般大量流出的狀態 , 真是喜事一件 !!
-------------------------------------------
Dusty Springfield/ Lounge Legends ( 2001 . Mercury )
這是一系列 " Lounge Legends " ( 沙發傳奇 ?? ) 歌手精選輯的其中一張 . 整個系列的 陣容除了 Dusty Springfield 這位藍眼靈魂歌后之外 , 還包括了 James Last , John Barry , Burt Bacharach , Lee Hazlewood , Roberto Delgado 等大師 .
關於 Dusty Springfield 的生平世歷 , 自己曾於前年的八月份於電子報中寫了一篇 " The Look Of Love - The Best Of Dusty " 精選輯的介紹文 ,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 < 點這個連結 > 進入閱讀 .
在這張 " Lounge Legends " 之中 , 收錄到許多合於現今 " 沙發族群審 美標準 " 的歌曲 , 包含了幾乎被所有馳放合輯當成最佳結尾曲的 " The Look Of Love " , 曾於 90 年代初被 Swing Out Sister 翻唱而大紅的 " Am I The Same Girl ? " , 以及被 Saint Etienne 於 " Fox Base Alpha " 專輯之單曲 " Nothing Can Stop Us " 取樣的 " I Cant Wait Until I See My Babys Face " 等 . 其中十足的律動感 ( Groovy ) 幾可為現在所有 Soulful / Deep House 創作者的典範 !!
除此之外 , d!zzy 還大力推薦其中所收錄的 " Where Am I Going " 與 " Sunny " 兩曲 . 在 Dusty 反覆鋪陳與循序加入細節變化的騷靈唱腔與管絃樂齊力烘托之下 , 一起在曲 終將情緒推向最高潮 , 也讓 Dusty 札實的唱功發揮得淋漓盡致猶若百花齊放 !!!
因 此 d!zzy 在這裡滿分推薦這張市面上難以購得的精選輯 , 如果在唱片行有幸得見 , 可別猶豫要趕快買下來喔 !!!
-------------------------------------------
Marvin Gaye/ Love Songs : Greatest Duets ( 2003 . UNI- chronicles )
Marvin Gaye 這位黑人靈魂樂的傳奇大師 , 在其戲劇化的一生中 , 為整個流行樂史的 進化豎立了不少里程碑 . 放眼今日黑音樂的全面席捲 , 靈魂樂過渡至節奏藍調 ( Rythm & Blues ) 的途徑 , 可以說是依循著他那具前瞻性的創作思維而漸漸成型的 . 在他的經典專輯 " Whats Going On " 裡所關注的環保議題 , " Lets Get It On " 裡面 挑戰尺度的露骨情愛描述 , 以及 " I Want You " 裡面滲入 Disco 元素的靈魂舞曲風格 , 在當時的美國黑人樂圈幾乎是連番挑釁的舉動 ; 卻也將他的歌唱生涯推上最高峰 !!
除此之外 , 我們也不能忽略他與許多傑出女伶合作過許多美妙的對唱情歌 ! 這張 於 2003 年由 Universal 策劃 , 一系列以 " Love Songs " 為主題 , 名為 " Greatest Duets " 的精選輯 , 便一口氣收錄了 Marvin Gaye 與 Tammi Terrell , Kim Weston , Diana Ross , 以 及Mary Wells 等人的精采對唱 . 值得一提的是 , 開場曲 " Distant Lover " 是一首於 94 以現代錄音技術剪接配唱而成的版本 . Betty Wright 跨越時空與 Marvin Gaye 相互傳 情 , 藉由 Betty 用情至深的歌唱 , 將整首歌的情緒由單純的男女情感延伸成了一種 咫尺天涯的追懷思念 , 極強的感染力讓 d!zzy 聽著聽著竟不覺紅了雙眼 !
藉由現代錄音科技的進步 , 這些早已作古的藝人終能以數位面貌清楚傳達音樂情 感 . 而這張 " Love Songs - Greatest Duets " 則讓我們再次回味數個世代以前靈魂音樂 的古樸美感 !! 喜愛節奏藍調的人千萬不要錯過這個 " 參觀古蹟 " 的機會喔 !!
-------------------------------------------
Janis Jophlin/Janis Joplins Greatest Hits ( 1999 . Sony Legacy )
或許你會覺得奇怪 , 這位總是在照片上笑得有點恍神的藍調女歌手 , 怎麼會在這份報紙裡與 Mravin Gaye , Dusty Springfield 排排坐在一起呢 ? 針對這一點 , d!zzy 歸出幾個共通點來支持這個專題的成立 : 1 . 他們都已經跟地球說再見了 . 2 . 這三張都是精選輯 . 3 . 他們的音樂最終都指向黑人音樂 ( Soul , Blues ) 這個根源 .
Janis Jophlin 因長期酗酒而沙啞嘶吼的藍調唱腔是如此狂野 , 那種在舞台上用盡全身力氣去詮釋歌曲的方式 , 就算今天也沒有幾個人能輕易模仿 . 或許這還得歸功於她當年肆無忌憚的吸毒與酗酒的行徑 , 讓她只要站上舞台就忘我的瘋狂發洩情緒 . 這樣的行為固然不值後輩傚彷 , 但其短暫一生如彗星般璀璨的光芒 , 將藝術成就推上極限而能平反其一生的失控 , 對於後世影響可說是難以估量的 .
JJs Greatest Hits 原是哥倫比亞唱片在她猝逝三年之後於 1973 年發行的精選 , 收錄了她加入 " Big Brother and the Holding Company " 擔任主唱的許多經典作品 , 包括了重唱爵士作曲家蓋西文兄弟所創作音樂劇 " Porgy & Bess " 之經典開場曲 " Summer Time " , 與 " Full Tilt Boogie Band " ( 全方位瘋子樂團 ? ) 合作的 " Cry Baby " , " Me & Bobby McGee " 等 , 都是此類足以將 Janis Jophlin 的誇張唱腔詮釋到盡的名曲目 .
此外 d!zzy 要大力推薦專輯中一曲現場版本的 " Ball and Chain " , Full Tilt Boogie Band 的狂野藍調與 Janis 由喃喃自語漸入高亢緊繃的聲線 , 刀起刀落般強勁的樂句讓人感受到密不透風情緒 , 在演唱的中段先轉變成騷靈式的口技然後急轉直下而成沒有伴奏的泣訴獨白甚至爆粗口 , 一路牽引現場觀眾的情緒由旁觀達到呼應沸騰 , 最後再由口白轉成 Off-Key 的吟唱作結束 , 讓我們完全領受她獨一無二駕馭現場的功力 !!
1999 年發行的 CD Remastered Version 還多收錄了兩首原本沒有的 Bonus 以及關於 Janis Jophlin 的生平解述 , 提昇了這張精選購買收藏的價值 , 也讓我們對這位傳奇女歌手有更深的認識 !!
Dusty Springfield ~ The Queen of Blue-Eyed Soul
說起這位女歌手 , 我想 , 這裡會認識他的人 , 肯定是不多的 . 畢竟她所當紅的年代 , 也許是你我還在強褓之中的歲數 ( 甚至都還未出世哩 !! ) . 不過我相信大部份的朋友們 , 都聽過她所演唱的歌曲 . 但是絕對不知道 , 原來這些歌曲就是由她所唱紅的 . 她是 Dusty Springfield , 一位已經過世了的 , 來自英國的白靈魂 ( Blue-eyed soul ) 天后 , 用她有點沙啞 , 渾厚 , 富含技巧與感情的歌聲 , 以及在當時許多堪稱為創舉的作為與努力 , 征服世人的耳朵 ,獲得無數掌聲 ,才得以攀上歌后的崇高地位 . 比起這個世代許許多多用金錢與商業手法硬拱出來的泡泡糖天后們而言 , 更顯出她的實力 , 價值 , 以及珍貴 .
1939 年出生於 London 的她 ,本名 Mary O'Brien . 於 1960 年代的初期 , 便開始了她的歌唱事業 . 最早她加入了一個叫做 Lana Sisters 的女子美聲團體 . 稍後則又與她的哥哥Dion 以及朋友 Tom Feild 組成了 The Springfields .此時她也決定使用 Dusty Springfield 作為她的藝名 . 在經過組團的歷練之後 , 她決定以一人姿態去發展自己的歌唱事業 . 1963 年 , 她推出了第一首單曲 I Only Want To Be With You , 旋即登上英國排行第五名 . 而在美國榜上 , 她也一舉拿下了前十名 . 那時 , Beatles 旋風尚未吹至美國 . 1966 年 , 單曲 You Don't Have To Say You Love Me 拿下了英國榜冠軍 , 從此奠定下了天后的鞏固地位
當然 , 在那個時代 , 天后一樣會帶動所謂流行 , 縱使以我們現今的眼光與標準的審視之下 , 這樣的流行可能只是多元社會之中一個小小現象 ; 但不可否認的 , 當時 Dusty 所引起的討論與風潮 , 不僅止於她的歌聲 , 更包含了她那高聳的雲鬢 , 以及極為強調眼部 , 深色的熊貓眼? ( 所以說現在的天后們玩的變裝把戲 , 不過就是在重複踏尋著前輩的足跡罷了 !! ) . 在當時的輿論中 , 就曾經對 Dusty 這般聳動的裝扮 , 出現過極為尖苛與負面的評價 . 好事者一至認為 , 她過分注重打扮 , 標新立異的結果 , 只是加速葬送她自己的歌唱生涯罷了 . 但是 , 事實證明 , 當 Dusty 從大不列顛紅到大西洋彼岸的美利堅之時 , 她的雲鬢與熊貓眼 , 也一併征服了彼岸的女人們 , 成為大家爭相模仿的時尚指標 ( 想知道高聳雲鬢長什麼樣子 , 請參考電影花樣年華. 張曼玉在片中被金馬獎評審批評為 一坨牛糞堆在頭上的髮型 , 就是所謂的雲鬢喔 !! ) .
在整個六零年代 , Dusty 的歌聲傳遍英美兩地 . 幾首名曲如在電影新娘不是我裡面 , 卡麥蓉狄亞用五音不全的嗓音高歌的 I Just Don't Know What To Do , 在 Pulp Fiction 裡被當成配樂的Son Of Preacher Man ; 以及在1999 年 , 被 DJ Jose Padilla 收入 Cafe Del Mar Volumen Seis , 由作曲家 Burt Bacharach 與 Hal David 所譜寫的名曲 The Look Of Love . 這首曲子也曾由許多知名藝人如 Dionne Warwick , Sergio Mendes And Brasil 66 所演唱過 . 當時 Dusty 演唱了許多這兩位作曲家的歌曲 , 除了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Myself 與The Look Of Love 之外 , 還有 Wishin' And Hopin' , Twenty Four Hour From Tulsa . 同一時期 , 能與之匹敵的 , 也只有另一位天后 Dionne Warwick . 這裡還有另一件事必須一提 , 就是 Dusty 可以說是第一個放棄民謠曲式而投向摩城式靈魂流行音樂的白人女歌手 ( abandon of folk , and in favor of a Motown-styled pop sound . ) . 想當然爾地這也造成了其他藝人的跟風 .
跳過七零年代 , 也就是 Dusty 沉寂下來的這十年 , 我們在八零年代遇見了再次攀上事業巔峰的Dusty . 不知道現在已經三十歲的讀者們 , 是否還記得大約在 1987 ~ 88 年 , 她與卡本特兄妹的哥哥 - Richard Carpenter 所合作的一首抒情單曲 - Something in your eyes ? 這首極為優美的 AOR ( 成人抒情曲 ) 讓 Dusty 再次揚名於美國市場 , 並且在台灣也受到聽眾們的喜愛 . 彷彿這次在這首雋永的歌曲裡 , Dusty 代替了 Karen Carpenter 的位置 , 讓無數的The Carpenters 與 Dusty 的 Fans 能再次藉由歌曲去揣想與緬懷那美好年代的種種記憶 . 在當年 , 幾乎所有抒情歌曲的選集 ( 像飛碟發行的 Everlasting Love Songs 系列 ) , 都一定將這首歌收錄其中 . ( 可惜的是 , Dizzy 手邊這張精選 , 並未將這首歌收錄其中 . . . )
另一個在 Dusty 的歌唱生涯中 , 最為人津津樂道的 , 就要屬她與英國電音雙人組 - Pet Shop Boys 的合作了 . 當時為了電影 Scandal 所製作的配樂演唱插曲 , Dusty 與 PSB , 配樂大師 Angelo Badalamenti 合作了 Nothing Have Been Proved . 與 PSB 合作的兩首曲子 : 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d This 與 In Private , 都雙雙攻佔了英美的流行排行榜 . 我想 , 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d This 這首在 1987 年 8 月發行的單曲 , 台灣歌迷 ( 大概也是快三十歲的這些人 ) 應該都還有印象吧 ! Neil Tennant 酷酷的嗓音, 清亮的電子合成樂音 , 再加上 Dusty 唯婉柔美的白靈魂唱腔 , 讓所有的流行樂迷們精神為之一振 , 更一舉將這首單曲推上英美兩地流行榜的亞軍 , 也為老天后找回了失守已久的地盤 !! 而 In Private 這首充滿時尚感的 Euro Beat 更妙 . 當時 , 這首曲原先也是要用來當作電影 Scandal 的插曲 , 但是有鑒於What Have I Done To Deserved This 當時在排行榜上盤桓不去 , 便沒有馬上當成單曲發行 . 不過 , 透過電台的強力放送 , 加上舞廳裡 DJ 們的瘋狂播放 , 這首歌幾乎紅透了美國東西岸各大 Club 與 Dance Hall , 變成為舞池國歌 !!
手邊這張於八月份購入的精選集 - The Very Best Of Dusty Springfield , 由台灣環球唱片的前身 - 寶麗金唱片所發行 . 而最近環球唱片則又有另一個平價版的 digitally remastered 精選在市面上流通 . 這兩張 CD 的音質相差不大 , 分別收錄了17 與 24 首歌 , 售價上則相差了將近 100 元台幣 . 至於應該選擇哪個版本 ? Dizzy 個人傾向於推薦較貴的 98 年版 , 因為新版裡並未跨廠牌收錄 PSB 所製作的這三首歌 . 而這對於喜愛 Dusty 與 PSB 的歌迷而言 , 更可說是不可遺漏的珍貴紀錄 !!
1999 年三月二日 , Dusty 因不敵乳癌細胞的復發肆虐 , 而撒手人寰 , 享年五十九歲 . 在她逝世後不到十天 , 音樂界將她列入了 搖滾名人殿堂 之中 , 向她致上最崇高的敬意 . 當然 , 對於她的歌迷後輩們而言 , 她的美妙歌聲 , 將會繼續被流傳 , 而永遠的鮮活著 !
星期二, 7月 19, 2005
Astrud Gilberto : 聽 Bossa Nova 的人不能不認識的天后
Astrud Gilberto / Look To The Rainbow
1966 . Verve ( Japan Remaster Edition ' 01 )
Gilberto - Wanderley / A Certain Smile A Certain Sadness
1967 . Verve ( Japan Remaster Edition ' 01 )
該怎麼說 Astrud Gilberto 這個人 , 又如何描述這張專輯給你聽呢 ? 如果 , 你認為小野麗莎 ( Lisa Ono ) 是當今的 " Queen Of Bssa Nova" , 那麼 , 當你聽到 Astrud Gilberto 所演唱的 " So Nice " , " Corcovado " , " A Cretain Smile " . . . 等屬於 Bossa Nova 界的經典曲目時 , 必定會恍然大悟 , 驚覺 : 喔 ! 原來教主在這裡啊 !
說起 Astrud Gilberto 崛起於樂壇並且成為 Bossa Nova 樂史中的一枚傳奇 , 就得從 " Girl From Ipanema " 這首歌說起 . 先說 Bossa Nova 的形成 , 大約可回溯至 1950 年代 . 受到西岸酷派爵士的影響 , 巴西音樂家 Antonio Carlos-jobim 嘗試將傳統巴西音樂 , 像是 Samba一類的奔放節奏 , 與爵士的自由即興進行融合 . 這種音樂保留了巴西音樂在四四拍的節奏基底置入細碎敲擊一如電音裡面迴圈 ( Loop ) , 律動感 ( Groovy ) 的樣式 , 並且以結他 , 鋼琴與 double bass 等樂器演奏極為低沉舒緩 ( Calm / Mellow ) 的旋律 . 而第一個能把這樣的音樂詮釋的最好的演奏家 , 就是吉他手 Joao Gilberto 了 . 當然 , Astrud Gilberto , 也就是 Joao 的妻子,在這重要的一役中所擔任的也就是 " 獻聲 " 的角色 . 1962年 , Antonio Carlos-jobim ( P ) 與Joao Gilberto ( G, Vcl ) , 來到美國紐約的A&R Studio , 與 Sten Getz ( TS ) 灌錄 Getz / Gilberto 這張專輯 , 基於美國市場的考量,計畫在音樂中放入一個唱英文的 " 巴西歌聲 " . 而 Joao 自己又不會英文 , 於是就請會英文的妻子出來試試看. 誰知道這麼一試 . 便產生了這首 Bossa Nova Anthem - " Girl From Ipanema " .
這首歌最後成功打入美國市場 , Astrud 這副家庭主婦嗓音受到美國人的青睞 , 後來即受美爵士名廠 Verve 之邀 , 與當時的超級製作人 Gil Evans , Al Cohn , 以及同樣來自巴西的風琴演奏樂團 ( Organist ) Walter Wanderley Trio 這個三人樂團 , 灌錄了 " Look To The Rainbow " 這張專輯 . 而其中與 Walter Wanderley 所灌錄的六首歌曲 , 後來也以專輯的方式 , 與其他五首歌曲發表成 Giberto / Wanderley 專輯 " A Sertain Smile A Sertain Sadness " .
這兩張專輯讓 Astrud 紅極一時 , 揉合拉丁流行 , 樂團爵士 ,以及那 " 微風吹動草原 , 飄起漫天芒花 " 般的輕柔嗓音 , 時而把你圍裹在一個初秋的爽神氛圍裡 ; 又有時就像穿透綠蔭灑落在小徑上的點點夏陽 . 或者 , 哪天你開個車子在微風的午後奔馳上濱海公路 , 一邊鹹鹹的海風還飄進你車窗那般 . 真的 , 就是那種你可以感受到的 , 很貼近很自由的一種幸福 , 或者 , 就是愛人在你而邊的甜蜜呢喃那樣的好感覺 . 現在 , 這樣的音樂已經成為 Neo Bossa / Acid Jazz / Lounge / Nu Jazz 所奉為圭臬的原形 .
Antonio Carlos Jobim / Stone Flower ( 1970 . CTI / 2002 . Sony Legacy )
聽 Stone Flower 之前 , 你最好有這樣的認知 : 這是一張絕對的經典 , 裡面的每串音符 , 每一簇乍似輕鬆的節拍 , 都有著這位大師與夥伴們沉澱多年淬鍊而出的圓熟通達 . 聽來漫不經心如夏日午后天空飄過的棉白雲朵 , 卻是後生晚輩追也追不上的尺牘標竿 .
從音樂的本身到專輯的錄音品質 , 這張以 " 錄音室現場 " 手法完成的專輯 , 已經把 Antonio Carlos Jobim 在第一波 Bossa Nova 熱潮中隱身後再復出的那種心情 , 巨細靡遺的呈現了出來 . 參與專輯錄製的包括了當年為知名爵士廠牌 Verve 創造了無數經典錄音 , 後來並成立了著名爵士廠牌 CTI ( Creed Taylor International ) 的製作人 Creed Taylor , 曾為 " 2001 太空漫遊 " 與 " 星際大戰 " 編寫主題曲的音樂家 Deodato , 以及為 Impulse , Bluenote , Verve 等爵士廠牌豎立了錄音標準的錄音師 Rudy Van Gelder 等人 .
整張 Stone Flower 的旋律宛若籠罩在一層薄紗之中 . 在 Bossa Nova 的基調之上 , Deodato 帶入了悠揚的管絃編配 , 增添了些許遼闊的氣氛 . 開場曲 " Tereza My Love " 是 Jobim 獻給他當時第一任妻子的情歌 , Urbie Green 的伸縮號吹奏猶如傍晚輕柔的微風一般飄散著愛意與惆悵 , " Children's Game " 中刻意錄製得如推向天際充滿迴響的鋼琴彈奏 , 讓這首罕見的華爾滋舞曲沾染了慵懶的巴西爵士風味 . " Brazil " 這首巴西名曲則在輕快的 Samba 節奏中 , 帶入清脆的敲擊與 Jobim 沙啞性感的哼唱 . 如果你的音響夠好 , 還可以聽到 Jobim 邊彈著鋼琴邊抽著煙的吐氣聲 !!
標題曲 " Stone Flower " 與 " God And The Devil In The Land Of Sun " 則是全然展現了在 Deodato 編曲之下的異國風情 , 澎派的旋律交織在鋼琴 , 笛子 , 薩克斯風 , 空心吉他與鼓擊的飆奏之中 , Harry Lookfsky 的小提琴畫龍點睛地為樂曲帶來意想不到的轉折 . " Amparo " 是一首以鋼琴與薩克斯風為主角的小夜曲 , 徐徐帶入的弦樂襯底與笛子演奏則讓整首樂曲瀰漫著一股哀傷而華麗的氣息 .結尾曲 " Sabia " 則完全將 Bossa Nova 寬廣的調性融入充滿 Lounge 氣味的管絃編排之中 , Jobim 也再度發聲吟唱出整首樂曲最為暖和的片段 .
縱然 " Stone Flower " 在當年 " Wave " 專輯過於強大的光芒掩蓋之下 , 很少得到世人青睞的眼光 , 但是藉由 Sony Legacy 在 2002 年的重新發行 , 我們終得以再次細細品嚐這已臻爐火純菁的經典名盤 . 喜愛拉丁爵士 / Lounge / Bossa Nova 的朋友 , 千萬不要再錯過了親炙大師風采的機會 !!
d!zzy 2003 03 13
Ella Fitzgerald / Sunshine Of Your Love ( 2001 . MPS / Universal )
Ella Fitzgerald 這張以 " Sunshine Of Your Love " 為標題的專輯 , 是 1969 年 Verve 的老闆 Norman Granz 在 San Francisco 的 Fairmont Hotel 為天后當時的例行駐場表演所製作的錄音 . 這些錄音在今天聽起來讓人倍覺珍貴 . 畢竟這種非錄音室取向 , 完全考驗唱功的演出 , 包含了歌手與台下的互動 , 那即興並且無法複製的氣氛 , 都一一被收錄進來 . 而藉由這張專輯 的數位化發行 , 更能確定 Ella 無負她 " 爵士第一夫人 " 的頭銜 ! 連坐在音響前欣賞的我們 , 都感受到這相距四十年的時空 , 一瞬地藉由 Ella 的歌聲 , 把當時美妙的氣氛傳散開來 , 完整重現在我們眼前 !
這張現場演唱也顯示出天后駐場時 , 也喜歡挑戰一些搖滾 / 流行曲目 , 以搖擺 / 大樂團的方式演唱 . 包含了標題曲 " Sunshine Of Your Love " , " Hey Jude " 等 , 皆為當時竄紅的樂團 " Cream " , " The Beatles " 的招牌曲目 . 最近在一張名為 " Rewind! " 的選集中 , 就收錄了一首由 Rockres Hi-Fi 以 Ella 演唱的 Sunshine Of Your Love 為取樣混製而成的緩拍作品 , 近期在歐洲各大電台與俱樂部裡成為熱播歌曲 . 而在這首現場版本裡 , 你又能聽到天后老練歌喉的性感詮釋 , 原汁原味與混音版本產生極大對比 .
除此之外 , 他還演唱了由美國名作曲拍檔 Burt Barcharach / Hal David 所譜寫 , 當時貴為暢銷流行金曲的 " This Girls In Love With You " , " A House Is Not A Home " . 前面那首幾乎當時所有靈魂 / 爵士藝人都翻唱過 , 並且依性別 ( 性取向 ? ) 不同 , 而改變其中 " Girl / Guy " 的使用 . 例如由 Willie Bobo 詮釋的版本 , 就改成 " This Guys In Love With You " , 也算是一樁趣談吧 !!
Ella Fitzgerald 一直都是自己心裡第一名的爵士天后 ~ 而朋友裡面卻絕大多數是比較擁護 Billie Holiday 的 . 他們的理由是 : Ella 聽起來太快樂 , 太健康 , 不夠悽慘 ; 而 Billie 較自溺 , 比較吸引人 . 或許這一點成立吧 ! 不過在 Ella 唱歌快版時的渾厚爽朗 , 以及慢板時的溫喣柔情 , 一切收放自如 , 都是其他人無法複製的金字招牌呢 !!
Corleone / Wei-Wu-Wei ( 2005. V2 )
" Wei-Wu-Wei " 乃義大利 Free Jazz 團體 " Aretuska " 首腦 Coy Paci 2005 年以 " 教父 " 系列電影中的黑手黨家族柯里昂 (Corleone) 為名,天馬行空般的前衛爵士 Side Project。濃縮了 Ornette Coleman,Miles Davis,Mike Patton 等各派爵士先鋒的音樂精華,並且融合西西里黑手黨歌謠,阿根廷探戈,美式大樂團爵士與電子雜訊拼貼,在 " Wei-Wu-Wei " 中展現懾人的音樂能量!
~ 當這夜我困坐在咖啡店的臨窗沙發上,望著窗外滴答灑落的陣雨與深夜裡稀疏的車流,回過頭瞥見手提電腦螢幕上空白的頁面,唉!此刻的我很煩惱要怎麼替這張怎麼看都很陌生的 CD 好好的寫篇介紹文章。" Wei-Wu-Wei " 這張 CD,此時正在我的 Player 裡呼嚕轉動,耳邊充斥著哇啦哇啦的小喇叭吹奏,~ 哇靠 !怎麼突然冒出了那段 " 教父 " 系列電影都聽得到的經典主題旋律!啊!的確跟網路上一大堆義大利文資料裡少的可憐的幾行英文描述所說的一樣,這是一張充滿西西里黑手黨風味的 Avangarde Jazz 專輯!果然在那段哀傷的旋律反覆起落之間,小喇叭已經發狂 Off Key 猛吹了好幾回。
這音樂很適合這個很煩亂的深夜。我在茫茫網海裡迷航,Roy Paci 在他的同夥們自顧自地摧殘著樂器時把他冷冷的眼神瞥向我,同時奸惡地冷笑。唉呀!我投降了,我根本不懂得什麼叫做 " Avantgarde ",就如我當年誤打誤撞地買了張 Painkiller 的專輯,然後被裡面蠻橫的聲響強暴了耳朵一樣,其實我的心正可憐兮兮地向我的腦袋瓜求饒。但是我的腦袋卻因為這些哇啦哇啦的旋律被搞得爽得不得了,並且無意間撞見玻璃窗上正倒映著我臉上詭異的微笑!
耳邊小喇叭的吹奏呼應著訕笑的手風琴,西西里島的鹹鹹海風在黑夜酒館的外頭呼呼地颳著。粗糙刺耳之外,那旋律蹦出來的正是黑手黨徒眾們飲酒狂歡的熱鬧氣氛 ~ 只是我也不知道這種熱鬧是否帶點亡命的情調!我想這正是 Roy Paci 的詭計 ~ 我不認為它可以被稱之為義大利來的 John Zorn,那麼 " Corleone " 自然也不是 " Painkiller "。這個前衛爵士七人組用上了小喇叭,法國號,低音色士風,伸縮號,營造出時而華麗頹靡,時而憤怒咆嘯的旋律。偶而跑出一點電子器材低調介入的跳針雜訊與混沌背景,又偶而充滿現場感的即興演奏從 Nicola Conte 那邊偷了小小段風光明媚的復古沙龍旋律過來 " 蒙太奇 " 一下。我想就算我一再檢查自己是否因為這張 CD 而搞得精神分裂;但是我很肯定 Roy Paci 的確是一位老謀深算的爵士樂手!
d!zzy 2005 05 30
HEM / Rabbit Songs ( 2000 . HEM )
如果你喜愛 Morning Star 的 " My Place In The Dust " , 或者對 A Camp 的蕭瑟寂寥十分傾心 , 那麼 HEM 不只要延續這趟旅程 , 還會帶你走進另一個不同的美麗新世界 .
聽 HEM 的音樂 , 猶如打開一櫝封藏在閣樓上的陳舊珠寶盒 . 拍拍滿佈的灰塵 , 那些包藏了歲月流轉的木頭紋理 , 輕輕刻劃在赭紅色盒蓋上 . 樸質的美感 , 對應盒裡精心縫製的象牙色綢緞襯墊 , 以及那只安臥其上 , 不問世事的翡翠銀戒指 . HEM 之於 Rabbit Songs , 一如珠寶盒之於戒指 , 優游在好比綢緞的另類鄉謠 / 新古典範疇之間 , 閃耀著懷舊的華美光芒 , 造就如斯耽溺而純美的一刻 .
HEM 是由兩個對於美國傳統音樂有著狂熱的年輕人 ~ Dan Messe 與 Gary Maurer所組成 , 他們找來了老友 Steve Curtis , 一起進行這次的 " 鄉謠進化實驗 " , 也就是在傳統鄉村音樂的器樂與歌曲結構之中 , 放進更多現代的想法與方式 , 藉以賦予新生命 .
至於他們的主唱 ~ Sally Ellyson , 原是一位來自平凡家庭的主婦 , 因為一捲毛遂自薦的 " 家用搖籃曲哼唱 demo " , 讓狂熱的三人感到詫異 , 驚艷之餘馬上邀得參加此次 " Rabbit Songs " 的錄音計劃 . HEM 在音樂中隱隱呈現出鄉謠每個年代的各種風格 , 並以各類傳統的樂器演奏 , 像是曼陀林琴 , 風琴 , 十八件組弦樂等 , 以真材實料的方式融入整個以吉他為主體所編織的音樂架構中 . 而 Sally 那慈愛的歌聲中 , 汨汨而出的撫慰與溫暖 , 更是讓整個樂章完美的攀舉著忘時的美感 .
如果聽多了各類冷調電子聲響 , 或者諂媚的沙發已經讓你的音樂觸覺遲鈍退化 , 那麼趕快聽聽 HEM 的音樂 , 喚回你對音樂最真實的感動吧 !
---------------------------------
HEM/ Eveningland ( 2005. EMI )
雖然跳到了一家常常讓我罵三字經的主流公司 ( 唉! 還不是那個該死的 Copy Control ! ),但至少 HEM 終於擺脫當年原本風光入籍 " 夢工廠 " 卻遇上公司倒閉,導致新專輯發行計畫慘遭擱置的霉運,我想我們也該給他們掌聲鼓勵一下。" Eveningland " 在眾多樂迷長久期待下終於面世,雖然我沒有刻意去了解是否如中文側標上所說,包括伍迪艾倫等人都是他們的狂熱粉絲;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的,就是我們的等待的確沒有換來失望。HEM 延續了前一張專輯致力於鄉謠創新的溫和改革路線,用上了更長的時間待在錄音室裡細火慢燉新專輯中的每一首曲子,最後成為各位所聽到的,融合鄉謠與搖滾,濃濃的田園氣息中彌漫向晚的頹糜感傷的 " Eveningland "。
專輯已經在台灣的唱片行正式鋪貨,不管是 " Rabbit Songs " 或是 " Eveningland " 目前都不難買到,總之只要是喜愛 Alt-Country,Slow-Core 或者 Chamber Pop,從 Cowboy Junkie,Dusty Springfield,Mojave 3 到 Belle & Sebastian,只要是其中有一樣深得你心,相信 " Eveningland " 會是另一張讓你回味再三並且逢人就推薦的好盤!
星期一, 7月 18, 2005
林強 LIM GIONG / 驚蟄 INSECTS AWAKEN
林強這張創作專輯 " 驚蟄 " ,在今年 ( 2005 ) 五月份應坎城影展的邀請,以結合故宮博物院提供的文物數位影像穿插台北街景,在坎城海灘上的大舞台進行兩個小時的多媒體主題展演。對於台灣音樂人來說,這是史無前例的第一次。藉由法國廠牌 MK2 的發行,林強的新專輯 " 驚蟄 ",為台灣做了一次很誠懇又創意十足的文化外交,也成了台灣音樂人邁向歐洲市場的首次搶灘。林強的勇氣與法國廠商的慧眼,都很值得所有支持華人音樂創作的樂迷們給予掌聲。
林強以 " 聲音造景 " 的概念,融入聆聽性電子樂架構與華人音樂徵符為血肉的創作手法,立體地呈現出台灣這片土地,人民,生活等種種意象。傳統的鑼鈸敲擊加上細微的電子聲響與厚重電子節拍,層疊出十分震撼的效果。取樣的鋪陳更是充滿了空間與畫面感,尤其是那些時時存在於我們生活週遭的聲音,諸如夜市的叫賣,廟會裡的爆竹與鑼鼓喧天,野台戲的吟唱,搓麻將的聲音,甚至是 " 新聞報導警方追捕通緝要犯 " 這種常在吃飯時間從電視機傳來的播報聲。原汁原味的國台語發音,對於在地台灣人來說,可是要比一知半解的外國人來得 " 感同身受 "。讓人驚喜的是,林強在專輯中延續了 " 電民謠 " 的主題,重唱家喻戶曉的台灣民謠 " 西北雨 "。至於 " Dosen't Matter " 與 " It's All For You " 兩首林強填詞演唱的曲目,在典雅清淡的歌詞中,點出了他投身音樂工作多年,對於世道變遷,名利沉浮以及人際聚散的種種感想。相信這是這張專輯能夠讓我深深感動的主要原因。
對於這張專輯的聆聽,我建議用好一點的耳機,功率高一點的音響來欣賞。你會發現林強對於聲音的層次,厚度,皆有很深的著墨。胸有成竹的編曲與信手拈來的音樂創意,讓 " 驚蟄 " 在反覆聆賞的過程中不斷地被挖掘出新的細節與面貌,並且呼應了 " 驚蟄 " 這個取自於中國二十四節氣中象徵著春回大地的意象,正是林強在多年沉潛後所交出讓人驚艷的音樂成果。
d!zzy 2005 07 02
MYLO / Destroy Rock & Roll
MYLO 是來自蘇格蘭的年輕音樂人 Myles MacInnes 的化身,一如當代許多音樂創作人,他的音樂大多誕生於他工作室裡的 Apple G4。細數他音樂裡俯仰皆拾跳動且肥厚的 Bass 底線,多變的電子音色與聲音取樣所搭建成的場景,還有讓人忍不住跟著扭動的各種碎拍節奏,其實都不是太陌生的元素;但或許他就有這方面的天才吧?這些東西在他手裡變成一首首新鮮得讓人愉快且難忘的美好作品,不禁讓我懷疑在MYLO 的背後是否有個龐大後製團隊來支援他。而 " Destroy Rock & Roll " 正是他展現洋溢才華的首作,完美地兼顧成熟與創意的天秤兩端,也難怪在 2004 年會如黑馬一般成為歐美傳媒的至愛。
接著來看看專輯裡的作品。以緩拍開場的 " Valley of The Dolls " 與 " Sunworshipper " 很適合不論是晴天或陰雨的午後;不過" Sunworshipper " 用上那段人聲旁白的取樣其實有點煞風景。兩個版本的 " Muscle Car " 是 MacInnes 在舊金山海灣區生活那段時間的音樂日記,從美式改裝車延伸海岸城市生活的日夜景色與美式娛樂文化的抽象描繪。這首曲子的原裝版十分秀麗,改裝版 " Muscle Car Reform Reprise " 則充滿了 Electro Funk 的多彩與糜爛,真的像是原廠跑車與改裝跑車之間的差異,加上一旁機械化女 Vocal 唸出一串經典美國跑車的名字 ( Camaro,Chevelle,Camino,Daytona,Trans-Am,Mustang,Charger,GTO ),令我這個車迷血脈賁張。
" In My Arms " 令人吃驚地用上了 Boy Meets Girl 的 " Waiting For The Star To Fall " 與 Kim Carne 的 "Bette Davis Eyes" 兩首歌的取樣來鋪陳出這首歌滿滿的 80 年代美好氣息,連歌名都取自 " Waiting For The Star To Fall " 的副歌,這也是我最初誤以為今年 25 歲的 Mylo 跟我一樣是個 1970 年代出生的老傢伙的主因。另外在 " Zenophile " 裡又用上了我最愛的 Dusty Springfield 一曲 " Where Am I Going " 的管絃樂曲樣,讓人更確定 MYLO 對於流行音樂的涉略真的很廣泛。專輯內最讓人感到熟習的莫過於這兩年被數不清的各類電子舞曲收錄到爛掉的 " Drop The Pressure "。輕快的 Break 節拍與充滿 Funk 色彩的的旋律線,穿插新浪潮氣息的 Synth 音色與 Vocoder 人聲,讓人聯想起 " Discovery " 時期的 Daft Punk,但 MYLO的年輕大膽在此略勝一籌。
" Destroy Rock & Roll " 在 2004 年底被許多音樂傳媒選為年度最佳的跳舞音樂專輯,然而遲至今日我才來寫這篇介紹,說實在已是太晚。不過由於台灣沒有廠商代理,自己過了很久才拿到這張專輯,聽過之後的確也心有戚戚焉。想想這麼美好的旋律,還是得說說自己的感想來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還沒聽過的人有機會請找來聽聽看。
d!zzy 2005 07 14
星期六, 2月 19, 2005
Susana Baca / Espirituvivo
以天賦璀璨的歌喉與豐沛情感的技巧,重新詮釋傳統 Afro-Peruvian 歌曲,Susana Baca 這位來自祕魯的女歌手,投注了她對於家鄉人民困苦生活的關心,並且將美好的秘魯傳統音樂帶向全球,拓展了世人探索世界音樂版圖的眼界。
成長於祕魯沿海的城鎮 Chorrillos,自幼在吉他手父親與舞蹈家母親的耳濡目染之下,深植了 Baca 對於音樂聆聽的熱忱。而古巴傳奇樂手 Perez Prado,以及素有 " 古巴 Frank Sinatra " 之稱的 Beny More,更是她一生的最愛。學生時代她自組了一支實驗樂隊,以詩與音樂的結合作為演出內容,並且開始在祕魯的國家文化會館與秘魯當代藝術館演出,漸漸受到祕魯文化圈的注目。稍後她更受到祕魯知名女歌手 / 創作者 Chabuca Granda 的青睞,給予她支持與意見,鼓勵她籌畫自己的作品進行錄製,並成為 Baca 一生中最重要的良師益友。雖然這個錄音計畫在 1983 年因為 Granda 的辭世而擱置,不過 Baca 也因此開始將注意力投注在傳統 Afro-Peruvian 音樂的探索上。
80 年代末期,NY Punk / New Wave 先鋒樂隊 Talking Heads 主腦 David Byrne 自設 Afro-Brazillian Oriented 廠牌 " Luaka Bop ",在合輯 " The Soul of Black Peru " 中,率先將 Baca 所演繹的" Maria Lando "~ 一首道盡祕魯黑人勞工受殖民者壓榨的悲傷慢板收錄其中,驚艷了美國愛樂者,自此打開美國市場。之後 Baca 在 Luaka Bop 旗下陸續灌錄了" Espirituvivo "," Susana Baca "," Eco de Sombras " 等三張專輯,更進一步將 Afro- Peruvian 傳統音樂之美推向全世界!
" Espirituvivo " 這張發行於 2002 年,並且獲得權威音樂網站 AMG 四顆半星帶勾勾推薦的專輯,全程於紐約市以 Studio- Live 的方式錄音。讓人驚訝的是,在製作人名單上,我們發現了紐約著名 Fusion / Jazz- Funk 樂團 MMW 之首腦 John Medeski 與前衛爵士樂團 The Lounge Lizard 之吉他手Mark Ribot 竟名列其中,可以想見當 Susana Baca 充滿傳統祕魯風味與拉丁美洲熱情的音樂碰上融合性最強的紐約爵士派閥之後,會出現如何驚異的成果!又由於這張專輯的錄音時間碰巧於紐約發生 " 911 " 事件之後不久,多少也為專輯滲入了些許哀戚荒涼的味道!專輯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 Baca 翻唱了三首分別來自 Mongo Santamaria,Caetano Veloso,以及 Bjork (!) 的歌曲,在她充滿祕魯風味又如空氣般飄逸的歌聲演繹下,完全賦予了這三首歌曲不同於原唱的強烈性格!這也是 Susana Baca 厲害的地方!!
星期五, 2月 18, 2005
Si*Se
在寒冷二月,某個氤蘊霧氣,大雨剛停的台北清晨,聽著 Si*S? 的這張同名專輯,在躍動的拉丁節奏伏蟄於厚實的緩拍,女主唱 Carol C 同時展現著狂放與憂鬱這般矛盾並置卻相得益彰的歌聲之中,讓我這一天的序幕來得清醒且美麗。我想我找到了在音樂上許久未見的,純粹聆聽上的感動。
Si*S? 的音樂毋寧是十分國際化,十分摩登卻又私密貼心的。這個由女主唱 Carol C 與 DJ / Producer U.F.LOW 於紐約所組成的樂團,本身便是個新世代國際化的小縮影。Carol C 的父母來自中美洲的多明尼加共和國,也因此在整張專輯的詞作之中,她可以用嘹亮妖饒的歌喉同時詮釋英語與西班牙語。Cliff Cristofaro a.k.a U.F.LOW 則是個帶有拉丁血統,道地的紐約 B Boy。他最擅長的便是以簡單的合成器與鼓機製造出充滿 Old-Skool 風味的 Hip Hop 與變化多端的碎拍。除此之外,由於樂團本身自創立之初便是以在紐約許多表演場所巡迴為主,因此他們還有一群優秀的樂手夥伴們拔刀相助,包括了敲擊手 Neil Ochoa,兩位小提琴手 Jeannie Oliver and Olivia Martinez,貝斯手 Morgan Phillips 以及鼓手 Ryan Farley。也就是因為如此,他們可以游有餘刃地在每次現場演出的時刻,大膽地將自身所有的音樂素養,包括了地道的紐約爵士,嘻哈,古典,以及屬於拉丁民族的優異節奏與旋律天賦,還有最新穎的電子化音樂概念,全都放進來,終究綻開了 Si*S? 這株美麗的花朵。
這張同名專輯是 Si*S? 在 Luaka Bop 旗下所發表的首張專輯,在這裡你可以聽見拉丁民族那種對音樂毫無保留的熱情奉獻,精湛的 Flamenco 吉他來自多為超技吉他手熱情支援,專輯本身優秀的製作與編曲則來自著名樂團 Digable Planets 的主腦 Michael Mangini 的坐鎮指揮。從讓人蠢蠢欲動的 Drum 'n' Bass 一直到舒緩宜人的 Downtempo,Si*S? 的音樂絕對是所有喜愛拉丁音樂與時尚沙發音樂的朋友們都會鼓掌叫好的優秀作品,喜愛 Bebel Gilberto,Cibelle,以及 Zuco 103 的人更是絕對不能錯過!
d!zzy
星期四, 2月 17, 2005
巴奈 Panai / 泥娃娃 ( 2000 . 角頭音樂 )
這不該是給你在自心情不好的時候 , 來發洩心中悲哀的唱片 . 不過就是一個下著雨的夜 , 何必把心中也許只佔有百分之十的苦悶無奈 , 拿出來烘烤膨脹 , 然後佔滿整個房間 , 苦悶的無處可逃 , 苦悶的想從樓頂往下跳 . . . 這不干巴奈的事 , 只是我極度無賴的牽扯 , 假想這樣的音樂是呼了會頭痛的大麻 , 是喝了會吐的列酒 , 是窗外不停下著 , 讓中南部山洪爆發 , 傾洩著猛暴的土石流的豪雨 .
不是巴奈沒有提醒我 . 他根本不想變成 , 喔 ! 是他的音樂 ~ 根本是在訴說著某些事實 , 並不是讓我拿來當成藉口的發洩物 . 奈何 , 誰也阻止不了我 , 我已經這麼作 , 不只一次 , 讓藉口 , 變成潮濕空氣中沉重的事實 . 這樣也很好 , 誰也可以輕易的隨著他的歌聲 , 隨著自己刻意營造 , 一個屋子裡濕濕的 , 潮黃色的燈光 , 泛著飄滿香菸的混濁空氣 , 不停的喝 , 喝著嗆鼻的烈酒 , 咳嗽 , 出淚來 , 然後再喝一口 .
對我來說 , 苦悶可以隨著應該充滿希望 , 可以幻想藍天青山綠水 , 卻壯闊的讓人掉淚的 " 大武山美麗的媽媽 " , 喧洩 , 張大嘴 , 用盡力氣的無言 . 唉 !! 唱歌跳舞喝酒 , 抽煙咖啡作夢 . . . 我想 , 你應該了解 , 就算每個人的苦悶不同 , 你也應該了解 , 無望也該有他潰堤宣洩的出口 . . . 而出口 , 不用我說 , 你自己就有 . 而我的 , 你現在已經看清楚 , 是這樣的音樂 . 很有力量 , 像把利刃 , 插在心頭上爆出鮮血來 . 那樣的音符 , 歌聲 .
我知道這是極度痛快 , 孤寂 , 頹廢 , 軟弱 , 不可意志的 , 感覺 . 不是巴奈沒有提醒我 , 不該把這樣的夜 , 輕易的丟棄在他沒有方向 , 只有往下墜落的音樂裡 . 跟著錯亂的腳步 ,或者 , 是沉重的腳步 , 去到沒有人 , 或者 , 你也認不出自己的地方 . . .
巴奈的 " 泥娃娃 " 專輯 , 幾乎可以說是巴奈自己生活的寫照 , 以及內心自省情緒的表達 . 透過她低沉厚實的歌聲 , 可以柔軟 , 呢喃 ; 也可以堅定 , 牢固 . 可以抓住情緒瞬間的落差 , 一刀劃開來 . 讓人跟著啞然 , 跟著嘆息 ; 甚或跟著落淚 .
台灣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有力 , 真誠且感人的歌聲出現了 . 這張專輯 , 獲得了 2000 年各大傳媒的好評與獎項肯定 , 也深深感動了台灣聽眾們的心 . 不知是否你還沒聽過 ? 或是還遲疑著要不要買這樣一張 " 根本不知道是誰唱 , 又唱些什麼 " 的專輯 ??那麼 , 趁著市面上還有存貨流通的此時 , 趕快買來聽一聽吧 ! 畢竟不是張主流公司的出品 , 能見度必定不會太高吧 ?